看完滴滴的抽成比例后,司机们哭了

是司机刁蛮还是平台差强人意?事实胜于雄辩,举实例言来看看事实情况。我开过哈啰顺风车,开过,现在开

由山水机动车科目二考场至范湖机场,全程20.5公里(不包括接驾里程1.9公里),滴滴页面显示,快车预估价60元,一口价52.6元。

一样的车辆,相同的服务标准,乘客智力正常,理所当然选择了后者,结果是,司机最终收入38.3-0.5元,平台获利14.3+0.5元(比例27%),乘客享受优惠7.4元。

问题来了,此订单如果是快车单,平台抽佣应为60*20%=12元,为什么特惠单平台更高。思前想后,这2.3元应该是平台新项目开发费,毕竟特惠单新品种研发不易,推广更难。请注意,此单不是个例,也不是抽佣比例最高的。

平台介绍特惠单,理由堂皇,减少空驶,增加订单,提高收入。试问一下,早晚高峰,哪位乘客出行不是刚需?乘客还是这些乘客,减少空驶从何说起?

尤其是偏远地区,只有我们无处不在的滴滴司机方可助力出力,别的平台根本抢不走这些订单,所以增加订单亦属无稽之谈,至于增加收入,就只能“呵呵”了,有司机算过,现在同样的工作量,收入减少在10%至15%之间。

当然如长期有特惠单的存在,以后会减少更多毕竟乘客尝到了甜头之后,特惠单会越来越好,最终会覆盖。

算了,我还是去开哈啰顺风车去吧,至少还能挣点车路费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图片